明代恢復了華夏正朔以及一系列儀禮制度,然這個節(jié)日卻沒能新興。明朝是個相對現(xiàn)實和理性的朝代,浪漫情愫的減少也反映在文學中:詩辭歌賦地位的下降和話本小說比重的上升;更重要的是,女子們身上的束縛也越來越多。深院重樓鎖斷目光,“三月三,芳草碧連天……”只留下這女紅時漫不經(jīng)心的小曲兒。
從這一現(xiàn)象或許可以看出文化的流變特征。中國作為華夏文化的本土,有著文化進化的自覺意識;另一方面,千秋的華夏并非總是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——異域四方的濡染或侵擾,使得文化的變異難以預料,不比島國文化流傳中的保守性。然而,無論如何,面對優(yōu)美文化消失這樣一個事實,心中塊壘郁結(jié),難以肅清,只有長喟一聲。
四.上巳復興方案設計
看似已經(jīng)作古的文化事物,往往會噴薄出驚人的生命力。華夏衣冠、冠禮、笄禮、上巳節(jié)……不正是歷經(jīng)了漫長黑暗后枯樹上萌出的新芽嗎?那么今天,我們就來展望一下復興后的上巳節(jié)吧??v觀古來的上巳節(jié)俗風尚,我們總結(jié)了一些與上巳緊密關(guān)聯(lián)的關(guān)鍵詞,圍繞這些關(guān)鍵詞,在古俗的基礎上展開一系列新時代的節(jié)俗設計。
上巳節(jié)關(guān)鍵詞:水,香草,春天,生命,流觴,詩,酒,女兒……
1.水,香草,春天,生命——重溫祓禊,親近自然
上巳與水有著不解淵源。古俗祓禊,體現(xiàn)著人們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和向往。而維系著人與自然間的通靈之物則是水。水是上巳節(jié)最重要的媒介。套用今人一句俗語:水是生命之源;而古人領(lǐng)悟得更有深意: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。水是天地之靈秀;水邊生出芳草萋萋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偏愛香草芳蓀,遠勝過妍麗花卉。在古人看來,高潔的香草植物有驅(qū)邪能力。暮春三月,香蕙遍地,香蒲、白蒿,還有《溱洧》里提到的蕳草,都是于人身體很有裨益的植物。華夏祖先重天人和諧的習慣似乎就是本能,先人們大概不會想到,若干年后他們的后代竟然要為環(huán)保事業(yè)奔波呼吁、狼狽不堪。
祓禊古俗是蘭湯沐浴,可惜如今的潔凈水源和人群比例遠遠失調(diào),那么祓禊儀式該如何對待呢?于山溪沐浴當然是首選,對于大多數(shù)而言,可以取其意而簡化古俗。
?。?)“復興版”祓禊
山溪清冽,落英滿溪……祓禊有別于普通沐浴和游泳,作為一項吉祥的儀式,裸浴的話可就煞風景了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為祓禊儀式特別準備“浴衣”,姑且名之“禊服”吧。對女子來說,訶子等古典型外穿式內(nèi)衣是不錯選擇。熱播古裝劇《漢武大帝》中有許多溫泉浴的場景,公主王妃們的“浴服”就很值得借鑒。
友情提示:遠離深水,注意安全,謹防感冒。
?。?)“簡化版”祓禊
到山谷溪流的郊外游春。將事先采摘好的蘭草香芷灑入水中,濯洗臉及手。手持香蕙,在河里蘸水,互相灑在頭上、身上,同時心中許愿以消災祈福?! ?/p>
?。?)“室內(nèi)版”祓禊
如果那天無法出游,也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在舉行一個室內(nèi)“祓禊”儀式。首先在花店買一兩枝香草,準備一些藥草熏香,一只盛有清水的木盆或陶(瓷)罐 ,蘸水互灑。
友情提示:祓禊儀式畢竟源自宗教儀式,希望不要走上潑水節(jié)一樣的狂歡路線;祓禊儀式中,建議著漢服禮服,否則,儀式的莊重、優(yōu)雅將無從談起。
☆關(guān)于祓禊中的佩蘭贈芳之俗:
祓禊禮儀之中,男女持佩蘭草,男子彬彬有禮地向女子贈花,是上巳最優(yōu)美的景致之一。先民喜愛的蘭草清新幽雅、象征品格與愛情的花草都是佩贈的佳選。當然,也可不拘形式,采擷山野清新花草相互贈送。
小建議:男子當有君子之風、紳士風度,不妨在祓禊沐浴之后,整肅衣冠,主動向同行的女友、姐妹等行禮(傳統(tǒng)的揖禮)并贈遺芳草。
☆祓禊后的其它活動
祓禊之后,可踏青賞玩,女孩子們也可踏歌而舞,也可于山林之間撫弄絲竹,舉行上巳雅集。關(guān)于漢民族民間歌舞,如踏歌等。
2.水,流觴,詩,酒——讓宴游更有文化氣息
“曲水流觴”是上巳著名的節(jié)俗,雖說后世逐漸移進室內(nèi),但憑心而論,沒有水的“流觴”,韻味陡低,不過,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節(jié)俗選擇,也是有意義的。這樣,“曲水流觴”可以分為3種形式,一種是有山林自然之水的流觴,比如“蘭亭雅集”式;第二種是鑿石成曲水的流觴,比如各種流杯亭;第三種就是宴桌上的詩酒流觴了。這種酒令雅致又不失歡慶。
民間一些文化協(xié)會、教育機構(gòu)、社團組織,不妨可以考慮在三月三這一天組織流觴雅集活動:
(責任編輯:南京美力凱機電科技有限公司)